Sunday, June 28, 2009

宇航員太空拍攝北極光_好美!

from : 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1 09:18:45



極光通常是紅色和綠色,但是也有紫色、桔黃色和粉色的極光


極光這一名稱來源於羅馬 “黎明”女神奧羅拉(Aurora)


極光是由於地球磁場和太陽風相互作用產生的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的北極光壯美圖片,照片下方有燈光處是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城市


加拿大魁北克一個隕石坑水庫及其上方閃爍著綠色光芒的北極光


2005年發現號穿梭機宇航員拍攝的南極光照片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極光是一種美麗的天象,在地球高緯度地區能夠觀測到,但是從太空觀看到的極光是什麼情形?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和搭乘穿梭機的宇航員從太空拍攝下了奇麗的極光,比從地球上觀看到的更為怪異。

  在兩極上空大氣層以上數十公里的太空,極光現象仍能被清楚地觀測到。紅色、綠色的極光閃爍著怪異的微弱綠光,好似鬼怪之光,給人以寒冷的感覺。在繞地軌道上的宇航員用長曝光相機和35毫米膠片拍攝下了這些怪異的圖片。

  而在地球上,極光現象要顯得更為美麗。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常會出現燦爛美麗的光輝。它輕盈地飄蕩,同時忽暗忽明,發出紅的、藍的、綠的、紫的光芒。極光多種多樣,五彩繽紛,形狀不一,綺麗無比。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並不了解極光發生的原因,一直是人們猜測和探索的天象之謎。從前,愛斯基摩人以為那是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13 世紀時,人們則認為那是格陵蘭冰原反射的光。到了17世紀,人們才稱它為北極光——北極曙光,認識到它可能是極地地區發生的一種天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才明白極光原來是由於地球磁場和太陽風相互作用產生的。太陽風是太陽噴射出的帶電粒子。太陽風在地球上空環繞地球流動,以大約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磁場。地球磁場形如漏斗,尖端對著地球的南北兩個磁極,因此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沿著地磁場這個“漏斗”沉降,進入地球的兩極地區。磁氣圈的帶電粒子,大部分是電子,但是也有中子和更重的粒子,同50英里高空的上氣層原子及分子發生碰撞,產生了這種“鬼怪之光”。碰撞會導致電子發生量子跳躍,其能量就轉化成可見光。在南極地區形成的叫南極光。在北極地區形成的叫
北極光。

  地球大氣中的不同成分導致了極光顏色的五彩繽紛。地球周圍的大氣中,含不同的氣體分子。當從太陽來的帶電微粒與不同的氣體分子衝撞時,就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比如大多數的機關是紅色和綠色,是氧原子同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碰撞產生的,氮氣受到衝擊能產生粉色、藍色和紫色極光,如氖氣受到衝擊時就發出比較罕見的桔黃色極光,氦發紫光。極光的形成與太陽活動息息相關,太陽風活動的水準同樣會對極光的顏色和強度產生影響。逢到太陽活動極大年,可
以看到比平常年更為壯觀的極光景象。在許多以往看不到極光的緯度較低的地區,也能有幸看到極光。2000年4月6日晚,在歐洲和美洲大陸的北部,出現了極光景象。在地球北半球一般看不到極光的地區,甚至在美國南部的佛羅裡達州和德國的中部及南部廣大地區也出現了極光。

  極光這一名稱來源於羅馬“黎明”女神奧羅拉(Aurora)。奧羅拉是希臘神泰坦的女兒,是太陽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她又是北風等多種風和黃昏星等多顆星的母親。北極光又稱為“Aurora Borealis”,通常是在9月到10月以及3月到4月發生,不過這種美麗的天象只有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才能看到。而南極光又稱為“Aurora Australis”只有在南極洲、南美洲的高緯度地區才能觀測到。

  極光現象也是許多圖書和影視片追逐的對象,包括飛利浦-普爾曼的《北極光》和電影《頻率》,但是極光現象卻很少被從太空中拍攝到。在太陽系行星中也曾觀測到類似的極光現象。土星和木星磁場比地球更強,哈勃天文望遠鏡從觀測到兩顆星球上的極光現象。而更遙遠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上也觀測到過極光現象。








知多一點點 :Earth's Magnetosphere

Saturday, June 6, 2009

有趣的風水歷史

唐朝盛極一時的風水_八宅風水


八宅的學說確是結構精密,先求出人之命卦,再以命卦找尋合適的住宅或商舖,然後,以大游年定出住宅的內部設計,再者,以小游年及山龍變炎翻卦法去旺丁、財、姻緣、及健康!

八宅明鏡一書,將以上方法,寫來層層遞進、絲絲入扣!

但是,八宅風水到底是真是假?

唐朝太宗李世民時﹐中國為當時文化貿易中心﹐各國均派使臣註長安。

其時堪輿之學被當朝視為帝王之學﹐故秘藏宮中而未流諸民間;但此學已為各國使節得聞﹐紛紛向李唐皇朝求學。此既為帝王之學﹐太宗又豈肯輕與?何況此學掌有陰陽天地之秘﹐若為蠻夷所得﹐或會有助其強而希我天朝之厄!

唐太宗畢竟材智非凡﹐乃命精通易理之“一行襌師”﹐以三分真七分假之法再配以易數遊年反卦﹐創出一部名為“滅蠻經”之玄學卷(後稱「八宅明鏡派」)﹐並將之付與其時之高麗、扶桑、安南.....等國﹐意在使其國用偽法而至滅弱;觀乎歷史所証﹐東南諸國皇室多為動亂不定﹐或為臣下所覆﹐此“滅蠻經”記載尚可於韓國史料查考。(當時韓國的漢城、日本的京都、及越南多以此佈局興建 。)

僧一行_一行襌師(683年-727年)是中国唐代的天文学家和比丘僧,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其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张公谨。

青年时代剃度为僧,取名为“一行(xíng)”,于嵩山、天台宗(当阳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将他接回长安。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这成为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同年,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变动,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要几乎早一千年。开元十二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性天文测量,测量了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大衍历》定稿之年,一行病逝。

一行禪師與風水術

在風水研究界裡,廣泛流傳一故事:唐代時國力強盛,不少外國使節、僧人、學生等等紛紛來到中土,廣求各種知識。其中,中土的風水術亦為外國人士所景仰之術。然而,風水術一向被唐室視之若秘,半點不許流出民間,更枉論可以給外國人去學習;否則,中土四週之國,一旦學懂風水術,國力漸盛,就必會對唐室做成威脅。故此,唐室特別命令對天文地理有高度學識的一行禪師,借其威名,寫下不正確的風水文章,讓外國人去學習,以收制夷之效。而一行禪師所篇的,就是俗語所說的《滅蠻經》。

此說最早曾見於曾文辿的《青囊序》:「蓋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亂。」風水界人士普遍認為,一行禪師所著的風水術,實際是以八卦翻來覆去的風水,亦即現時風水派別的「八宅派」一門。事實上,這部《滅蠻經》的原文早已失傳,故此亦很難追溯是否一行禪師所作。確實情況,現時仍為風水界其中一大議題。「滅蠻經」雖在清末失傳,但其半真半假之風水偽法卻流傳民間,成為一種廣為人知而應用的「平民風水」,與「帝王風水」可說風馬牛不相及。

八宅風水,在清朝時被指為偽法!由於很多玄學家再大事催谷,死灰復燃!(當然,也有可能是清朝政府說謊。)

到底誰真誰假,大家自行判斷。







何謂八宅風水

八宅,即八種坐向的住宅,分別是坐東向西、坐西向東、坐北向南、坐南向北、坐東南向西北、坐東北向西南、坐西南向東北、坐西北向東南!

八宅風水的歷史

八宅風水的學說,創立者不詳,八宅派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宋代以後,這一流派代代相傳,竟在陽宅相度中獨占魁首,深入人心,特別在海內外華人聚居之處,更是奉若神明!

八宅風水的典籍

《八宅明鏡》是八宅派釣槓鼎之作。

八宅風水的操作方法:

、 先替戶主起命卦,方法如下:

男命:將11-(公元出生年份的四個數字互加),以餘數配卦!
例:公元1987年出生的男士,年份互加為1+9+8+7=25,再將2+5=7,然後11-7=4,4為巽卦,數字配卦方法如下:
  • 1=坎(北)
  • 2=坤(西南)
  • 3=震(東)
  • 4=巽(東南)
  • 5. 男命=坤, 女命=艮
  • 6=乾(西北)
  • 7=兌(西)
  • 8=艮(東北)
  • 9=離(南)

女命:將(公元出生年份的四個數字互加)+4,以總和配卦,數字配卦的方法與男命一樣!
例:公元2007年出生女士,年份互加為2+0+0+7=9,再將9+4=13,然後1+3=4,4為巽卦!


、 再替住宅或商舖配卦,方法是看大門的方向,此方向之相對之方就是宅的卦,例:大門向東方,東方的對面是西方,以上面男命配卦的方法查得西方是為兌卦!

、 凡得坎、離、震、巽的人為東四命,凡得坎、離、震、巽的宅為東四宅,凡得坤、乾、兌、艮的人為西四命,凡得坤、乾、兌、艮的宅為西四宅,東四命的人住東四宅,或西四命的人住西四宅,為吉;相反,西四命的人住東四宅,或東四命的人住西四宅,為凶!

、 八宅風水有所謂大游年歌:

巽 離 坤 兌 乾 坎 艮 震
震 延 生 禍 絕 五 天 六 伏
巽 伏 天 五 六 禍 生 絕 延
離 天 伏 六 五 絕 延 禍 生
坤 五 六 伏 天 延 絕 生 禍
兌 六 五 天 伏 生 禍 延 絕
乾 禍 絕 延 生 伏 六 天 五
坎 生 延 絕 禍 六 伏 五 天
艮 絕 禍 生 延 天 五 伏 六

舉例:震宅的歌,為「延生禍絕五天六伏」,意即屬震卦的住宅,東南方為延年(延)、南方為生氣(生)、西南方為禍害(禍)、西方為絕命(絕)、西北方為五鬼(五)、北方為天醫(天)、東北方為六煞(六)、東方為伏位(伏)!
這個大游年是用以找出住宅的吉凶各方,用以決定宅各房間、厨房、灶頭、廁所等的方位及方向!

、 大游年以外,還有小游年,即八卦納甲,方法是將住宅分為廿四個方向,每一個方向都有一個卦,將每一卦都用上述的大游年歌看是吉是凶,小游年一般是用以催財及催丁的!廿四個方向配卦如下:

乾卦:乾、甲
坤卦:坤、乙
艮卦:艮、丙
兌卦:丁、巳、酉、丑
震卦:庚、亥、卯、未
巽卦:巽、辛
離卦:壬、寅、午、戌
坎卦、癸、申、子、辰

、山龍變爻翻卦法。

此法以坐山立卦,並翻卦排九星,又稱排龍法。此法以三爻卦進行變爻,爻變則卦變,變出之卦再配以九星。此法為催財催丁的極速極效之秘法:

1、變爻順序:上、中、下、中、上、中、下、中。
2、九星順序: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破、輔(弼)。
3、以乾卦為例:

乾卦變其上爻而成兌卦,為貪狼;

  • 兌卦變中爻成震卦,為巨門;
  • 震卦變下爻成坤卦,為祿存;
  • 坤卦變中爻成坎卦,為文曲;
  • 坎卦變上爻成巽卦,為廉貞;
  • 巽卦變中爻成艮卦,為武曲;
  • 艮卦變下爻成離卦,為破軍;
  • 離卦變中爻成乾卦,為輔弼。

兌 震 坤 坎 巽 艮 離 乾

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弼

其餘卦以此內推

、水龍變爻翻卦法
因此法以向所立之卦起輔星,故又稱輔星水配卦法。此法以向立卦起輔星,依次變爻,爻變則卦變,再配以九星。

1、變爻順序:中、初、中、上、中、初、中

2、九星順序:輔星、武曲、破軍、廉貞、貪狼、巨門、祿存、文曲

3、以乾卦為例說明如下:

乾向,則以乾上起輔星。(乾納甲,亦稱甲上起輔)
  • 乾卦中爻變,成離卦,離即武曲,離所納之壬、寅、午、戌亦為武曲;
  • 離卦初爻變,成艮卦,艮即為破軍,艮所納之丙,亦為破軍;
  • 艮卦中爻變,成巽卦,巽即為廉貞,巽所納之辛,亦為廉貞;
  • 巽卦上爻變,成坎卦,坎即為貪狼,坎所納之癸、申、子、辰亦為貪狼;
  • 坎卦中爻變,成坤卦,坤即為巨門,坤所納之乙亦為巨門;
  • 坤卦初爻變,成震卦,震即為祿存,震所納之庚、亥、卯、未亦為祿存;
  • 震卦中爻變,成兌卦,兌即為文曲,兌所納之丁、己、酉、醜亦為文曲。
乾 離 艮 巽 坎 坤 震 兌
輔星武曲破軍廉貞貪狼巨門祿存文曲

以上即以乾卦為例,講其變爻翻卦之法,餘卦亦同此法推之。

風水起源考(一)

《新科学家》评出08年十大宇宙科学文章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人类首次举目看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特性就成了人类的目标。在过去的十年里,人类努力的结果导致我们能回答许多问题,从而使宇宙学从理论领域变成实验科学。以下是《新科学家》评出的2008年10大宇宙科学文章:


1、为何爱因斯坦搞错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确立其狭义相对论时认为无论观察者是静止不动还是以异常速度行进,光总是以同样的速度前进。然而,一群物理学家现在认为爱因斯坦搞错了。其中,两名德国物理学家声称他们可以使光量子的前进速度超过光速,这对狭义相对论中所说的“没有任何物体在任何环境下可以超越光速”的说法提出了直接挑战。













2、巨大宇宙空洞是另一宇宙留下的印记么?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那里的恒星和星系远远比宇宙其它地方。那么宇宙空洞是什么?一种说法称是另一个宇宙的首个证据,且还能说明弦理论——这可是我们用最小尺度来描述宇宙的最大希望所在。情况是这样的:美国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宇宙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这个大洞距地球约60亿至100亿光年,位于猎户星座以南的波江星座的众多星系之中。它的直径竟有10亿光年,它并不像黑洞一样,拥有着小体积和高密度。相反,在这个巨大的空洞中没有星体、气体和其他正常的太空物质,并且缺少弥漫在宇宙之中的神秘的暗物质。

















3、搜寻非宇宙

  深入钻研所谓的量子场论,奇怪问题就会跳出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华德·乔治(Howard Georgi)提出了一种“非粒子”理论,能够很好的对暗物质进行解释。乔治认为这种新东西可能形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如果它们真的存在,那我们也被它们完全包围。














4、2008年:时空旅行开始了么?



  科学家9月10日在靠近法国和瑞士边境的地下实验室开启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开始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如果成功,这一系列实验将模拟宇宙大爆炸发生时的初始状态或宇宙诞生后的第一时刻,有助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起源之谜。这也可能产生另一个更大的惊奇:这也可能成为世界首个时空旅行者的出发之地。


5、暗物质之谜被解开了?

  宇宙中大量的暗物质很难看见,我们也不能发现它们,但一组新实验可能改变了这一景况,暗物质可能被发现了。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称,他们最近首次观测到了暗物质发出的伽马射线,未来两年有望使得暗物质彻底现身,寻找暗物质的工作也有可能会因此结束。

科学家首次绘制出宇宙暗物质三维数字地图












6、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幻想


  十年前,天文学家有了重大发现,引发了天体物理学中一个最麻烦的问题。他们发现宇宙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膨胀,这主要是源于一种假想力——暗能量。暗能量正在渐渐证实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如今一些研究人员怀疑它是不是一个宇宙幻想。


7、黑洞可能潜伏在意料不到的地方

  我们对黑洞已经有所了解,但一种理论违反常理地称黑洞可能潜伏在巨大的恒星里面。如果是真的,那么它能解开宇宙中一个最大问题。

















































8、宇宙膨胀缩水:大爆炸的最艰难测试

  在宇宙诞生的第一时刻,宇宙像气球一样猛烈膨胀了。这是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出的结论。然而,来自宇宙大爆炸残余信号的最新观察结果表明宇宙大爆炸理论似乎不成立。












9、锂: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漏洞


  科学家认为当宇宙刚刚诞生时,所引发的原始核聚变反应导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锂。然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发现大量的锂距离其标记处很远,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有关宇宙起源的理论——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10、等待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

  近年来,我们有一个想法,认为我们的宇宙是更大的多元宇宙的一部分。这听起来是一个疯狂的投机想法。然而,如果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发现了长寿的超胶子——胶子的假设超对称伙伴,它将支持“我们的宇宙不独有”的理论。事实上,一支科学家小组强烈认为它能被看到,且是“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这理论上表明我们的宇宙是许多中的一个。

Friday, June 5, 2009

科学家重现历时100亿年星系碰撞全过程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可以根据一些基本的物理特征,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些此前人类无法看见,或者是无法进行直接观测的物理和宇宙现象,甚至可以模拟出一次历时100亿年的星系碰撞过程。


1、历时100亿年星系碰撞模拟图


历时100亿年星系碰撞模拟图

  这组星系碰撞过程的照片是根据一次历时100亿年的星系碰撞的仿真模型拍摄而成。仿真模型通过色彩的变幻、大小以及角度的调整,形象地描绘了两个星系在碰撞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密度、重力以及巨大的纯量场的变化情况。剧烈的碰撞将普通物质和暗物质撕裂开来,这使得科学家们对宇宙暗物质引力现象的观察成为可能。


2、电流运动模拟图

电流运动模拟图

  图的左侧显示的是利用导电流体模拟出来的电流强度和磁场线,图的右侧则显示了完整的流速场线。电子在导体中做的是无规则运动,而且运动速度很慢很慢,当有电场加在导体两端时,导体中的电子便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3、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模拟碰撞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模拟碰撞

  图为计算机模拟出关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相撞、融合的细节。融合过程形成一个螺旋状的结构,并甩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天文学家们认为,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在30亿年后可能发生碰撞。事实上,在这种星系碰撞中星系中所包含的恒星等天体并不会真的发生物理上的碰撞接触,因为星系本身是非常弥散的,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与地球间的距离也有太阳直径的3000万倍。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在大约30亿年后仙女座星系内的恒星与气体将能够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如果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发生了碰撞,两个星系将在大约70亿年后最终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


4、太空视觉扭曲模拟图

太空视觉扭曲模拟图

  这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太空视觉扭曲图。当太空船透过一个类似扭曲的透明泡泡观察地球和月亮时,就会看到如图所示的这种扭曲情形。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视觉扭曲使得他们很难判断物体的速度,这可以解释一些太空灾难的发生,如1997年在俄罗斯Mir空间站上发生的事故。当时名为进步号的无人驾驶飞船在此太空站上冲了一个洞。事后查明这次撞击就部分归咎于从监视器图像中难以获知此飞船的飞行速度。


5、超新星爆炸的模拟过程

超新星爆炸的模拟过程

  这是一颗1A型超新星爆炸的完整过程,从爆炸的开始直到火焰的燃起。蓝色表面的就是火焰,白色表面的则是爆炸波阵面。一个星体要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会突然变得特别的亮,这个时候的星体被称为“超新星”。超新星诞生一般由于大型恒星内核停止产生新的能量,自身重力产生的巨大引力导致整个星体向中心坍塌,从而出现剧烈爆炸,形成超新星爆发。天文学界认为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喷射出的大量物质弥漫在星系之间,成为孕育新一代恒星及周围行星的原始材料。


6、人类骨骼的三维模拟图

人类骨骼的三维模拟图

  人类骨骼的三维模拟图片,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由于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骨折危险。上图是利用微运算X线断层摄影技术所拍摄的四个骨骸标本的多倍放大照片。

Thursday, June 4, 2009

与那国岛纪念碑 (Yonaguni Monument)



Yonaguni Monument

日本海洋地质学家木村政昭2007年6月宣布,在日本与那国岛附近海域水下发现如金字塔形的石头遗迹,是一座古代人类遗址,它可能是在2000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淹没于大海。不过,另外一些科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坚信这是自然奇观。
  
  2007年6月,日本日本琉球大学海洋地质学家木村政昭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认为在日本与那国岛附近海域海底发现的石头古城遗迹,是一座如传说 中沉入大西洋的亚特兰蒂斯岛一样的古代人类遗址,它可能是在2000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湮没于大海。这处遗迹石头的棱角分明,其中一个如金字塔形的结构矗 立水中,另外还有一些碎石貌似雕刻而成的动物或人像。许多科学家们称其为日本的“亚特兰蒂斯”。
  
  潜水员发现古文明遗迹
  
 与那国岛位于日本琉球群岛南端不远处,距中国台湾东海岸约120公里。长期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喜欢潜水运动的国度,自1995年3月以来,潜水员在冲绳附近至与那国岛的海域发现了八处分散的遗址。

  1995年3月,当地一位潜水探险者潜入到与那国岛南部水底,想要在水下寻找一个站点,以便游客能一目了然地观看海底鲨鱼游动,他偶然间发现 了巨大被珊瑚覆盖的石头建筑,虽然人造部分无法确认,但他拍下的照片次日就出现在了日本的各大报纸上。从照片上来看,整座建筑很象是远古时期建筑。

  之后,一位潜水运动员在1996年夏天意外地在欧可纳哇南部海面以下40英尺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有棱角的平台,很明显这出自人工并非天然。让人惊奇的是,其形态和位于太平洋另外一端,南美州安第斯山脉的印加帝国的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相似。
  
  受到这一系列发现的影响,一些专业的潜水运动员和科学家们带着专业设备,再次潜入到与那国岛南部水域。经过进一步搜寻,1996年初秋,在 20到100英尺深的水底,潜水小组发现了另一个纪念碑及更多人工建筑。他们看到了又长又宽的街道,高大宏伟的楼梯和拱门,切割完美的巨石,露天广场,还 有巨大的形似用来祭祀的祭坛,所有这些被前所未见的直线型建筑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世界最古老建筑
  
  木村政昭认为,这处海底遗迹就是一座“亚特兰蒂斯”。木村政昭一直致力于这处古城遗迹的研究,多次潜入海底,测量和绘制遗迹的结构图。当初听 说这个地理发现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但一次次潜入海底亲自勘查的结果让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木村政昭说:“很难将它们的起源解释为纯自然 形成的建筑,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建筑有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迹。”

  2007年6月,木村政昭公布了他关于这处神秘遗迹起源的最新理论。他认为这是一个古文明废墟,其中最大的一座建筑看似一个从水下25米处 高耸而出的复杂而巨大的阶梯式金字塔,由长方形巨石构成,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尚不为人知的石器时代文明的初步证据。这一建筑物宽600英尺,高90 英尺,其历史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8000年。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位于萨喀拉的阶梯式金字塔的建成时间比之晚5000年。

  木村政昭说:“这个建筑可能是一个远古宗教的神殿,用来赞美某个远古的神,就象冲绳岛的居民相信Nirai-Kanai神会从海上给他们带 来幸福一样。由于据记载在10000年前没有人类能建造这样的纪念碑,所以这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的证据。只有具有高度科技水平的人类才能完成此 工程,如此巨大的建筑必需运用某种机械才能完成。”

  木村政昭列举了他发现的一些证据,比如石堆里的采石痕迹,雕刻而成的如人脸的图像和类似动物的岩石,似乎由人工开凿的规则的岩石小洞,那些 石墙上有些图案甚至可能是某种象形文字。木村政昭说:“我在实验室中部分复原出的这些水下人像和动物雕像表明,这是一处来自亚洲大陆的文化遗址。我曾将其 中一个称作‘水下狮身人面像’,它看起来像是某位中国帝王或古代琉球的国王。”


  古文明随地震沉入大海
  
  无论是谁建造了这座城市,但其沉入海底的原因似乎没有争议,极有可能是一次强烈的地震活动导致的,位于环太平洋地区的与那国岛因地震频发而闻名于世。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建筑可能是传说中的太平洋“MU文明”留下的。这个称谓是由20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消失的MU大陆” 而来。根据柴吉吾德的说法,史前的太平洋全部区域,包括日本主岛、冲绳及台湾等,都还是整片相连的大陆,在这一块比南美洲大陆还大的土地上,曾有过高度发 达的“MU文明”。据传,这个古文明后来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动而淹没于茫茫大海。

  据史料记载,1771年4月袭击与那国岛的那次海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浪高度估计超过40米。所以,同样的命运也可能降临到这处 古老文明的身上。木村政昭说,他已确认了与那国岛附近10座建筑,以及冲绳主岛附近的5座相关建筑。按照他的计算,这处遗迹的占地面积为300米×150 米。这组海底遗迹包括一座城堡、一个凯旋门、5座寺庙和至少一个大型体育场等建筑。道路和水道将这些建筑连成一片,一部分还被挡土墙保护起来。

  在这座石头城中,木村还发现了一些钟乳石。他认为,钟乳石是与古城一起沉入海底的,从它的年代推断,遗址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距今5000年 前。据木村政昭介绍,附近海岸还有与海底遗迹相似的建筑,里面的木炭年代可追溯到距今1600年前,这可能是人类在此定居的迹象。但迄今为止,木村政昭尚 未发现海底遗迹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更为直接的证据。他说:“陶器和木头不能在海底留存多久,但这处遗址有一个地方颜料涂了一个像母牛的图像,我们有兴趣对此 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想要确定颜料的构成。”


   神户大学地震学副教授大内彻支持木村政昭的推断。大内彻表示,他从未见到过地质构造活动对水上或水下地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曾经下潜到那里,摸了摸那座金字塔。木村教授的推断没有丝毫夸张。那些遗迹不是由地震造成的,这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美科学家认为是“大自然杰作”
  
  不过,曾潜入水下对古城遗迹进行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数学教授罗伯特·斯科奇(Robert Schoch)依旧坚信,与那国岛海底遗迹是自然形成的。他说:“它看上去象是一系列巨大的台阶,每个约一米高。它的断面本质上类似于阶梯式金字塔。这是 个很有趣的结构。水的自然腐蚀加上石块的破裂过程有可能产生此结构,但我还没发现什么过程能产生如此锋利的阶梯断面。”罗伯特·斯科奇认为它们都是自然形 成的。

  关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台阶”,他解释说:“这是有关沙岩的基本的地质学和典型的地层学。沙岩经常沿着平面裂开,留下这些我们所看到的非常整齐的边缘,尤其是在有大量断层和构造活动的区域。”

  至于木村认为起支撑作用的岩石小洞,斯科奇则认为是由水下漩涡不停冲刷而成,一排排更小的洞则是寻找矿石中矿物的海洋生物形成的。斯科奇强调 说,他不是在指责有人蓄意伪造证据。但不少照片倾向于以完美的视角让这处遗址的线条看上去更规则。尽量让其整体看上去更规则。斯科奇还质疑木村所说可能是 动物和人脸图像的东西,“木村教授说他见过某种文字或图像,但它们只是岩石上的擦痕,是自然形成的。”

  东京大学的地质学教授Teruaki Ishii的意见大约比较有代表性:“我希望它是人造的,那将是令人兴奋的。但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想它有可能是自然的产物,但其中部分为人造的。”
  日本最早的文明始于约公元前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以打猎和采集食物为生。没有考古学记录显示曾经存在过先进的人类文明足以建造 这个大金字塔式建筑。如果能证实这个遗址确为人造且有10000年之久,那将极大地改变我们以前对东南亚历史的看法。它将使其建造者与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 河谷的远古文明具有同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