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30, 2010

哈伯太空望遠鏡重大突破 發現最古老星系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錶示,翻新過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Space Telescope)有了重大突破,發現迄今最古老星系,誕生於130億年前,或宇宙大爆炸後68億年形成。


NASA錶示,這項新發現將有助解開星球誕生奧秘,更能進一步瞭解首個星系如何演化成橢圓星系,類似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這個星系的年份與質量由20095月修復過的哈伯太空望遠鏡計算,並由NASA史必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將影像匯整。


卡內基天文台(Carnegie Observatories)天文研究小組成員拉貝(Ivo Labbe)錶示:「它的質量僅是銀河系的百分之一。」


「令我們驚訝的是,結果顯示這個星系在大爆炸7億年後始存在,其中的星體一定是在更之前的數億年間開始形成,可追溯至宇宙首顆星體的誕生。」


身為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聖克魯斯(SantaCruz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伊林沃斯(Garth Illingworth)錶示:「哈伯太空望遠鏡經過修復、加裝新設備後,讓我們能夠開拓新疆域,有更新的發現。」


資料來源 :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1/06”


http://www.france24.com/en/20100105-hubble-telescope-peers-oldest-ever-galaxies

http://www.abs-cbnnews.com/technology/01/06/10/hubble-telescope-peers-oldest-ever-galaxies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火星、木星、水星與金星合月


2010/04/22 火星合月


2010.04.22傍晚19:00的火星與月亮接近示意圖。以上示意圖由Stellarium軟體產生。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火星和月亮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火星合月」。

  4/22/17:28火星合月,橘紅色的火星亮度0.6等,月亮則是接近半圓形的上弦月,兩者相距約4.6度。可在4/22傍晚天黑之後朝東南方、接近天頂的位置觀看火星和月亮接近的景象。除了火星之外,附近還有冬季星座的北河二與北河三、天狼星、南河三、春季星座的軒轅十四等亮星,不過火星的顏色和這些亮星差很多,應該很容易辨認。



2010/04/12 木星合月


2010.04.12凌晨5:00臺北地區所見木星與月亮接近示意圖。以上示意圖由Stellarium軟體產生。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木星和月亮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木星合月」。

  4/12/06:01木星合月,此時木星位在月亮南方6.1度之處。木星亮度-2.1等,月亮則是月齡27的極細殘月。可在4/12清晨天亮之前朝東方低空觀看,就可見到木星和月亮接近的景象



2010/04/16 水星與金星合月

2010.04.16傍晚18:20臺北地區所見水星和金星與月亮接近示意圖。以上示意圖由Stellarium軟體產生。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或金星和月亮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水星合月」或「金星合月」。

  4/16/06:47水星合月,之後在4/16/20:54金星合月。可在4/16傍晚日落之後,朝西方低空觀看,就可見到水星和金星與月亮接近的景象。此時金星亮度-4等,月亮則是月齡2的超細眉月,在金星和月亮的下方約5度之處則是亮度0.9等的水星,因此建議觀看地點盡量挑選西邊沒有遮蔽的地方,並利用雙筒望遠鏡輔助觀賞。


Link : http://www.cwsc.idv.la/

Monday, April 26, 2010

新發現潛在撞擊威脅小行星2009 BD81

天文學家 Robert Holmes 2009/1/31 觀測一顆小行星時,意外發現另一顆高速移動的星體,之後被確認為一顆具潛在撞擊威脅的小行星(PHA),編號 2009 BD81為第1,015 PHA,它在 2042 年的撞擊威脅最高,與地球距離最近處僅 31,800 公里,不到地月距離的 1/1020442046 年甚至可能更近,今年則在 2/27 最接近地球,距離約 700 萬公里。NASA/JPL 估計這顆小行星僅 314 公尺大,是目前所知最接近地球的近地星體(NEO),不過其撞擊機率仍然很低,僅250萬分之一,更精確的數據則有待後續觀測確定。


過去幾年中,Holmes 發現了 250 顆小行星、六顆超新星與一顆彗星(C/2008 N1 (Holmes)

Monday, April 12, 2010

在数百米的南极冰层下出现神秘生物




南极两百多米冰层以下就没有阳光可以渗透,科学家曾认为在这种环境下除了一些微生物细菌能幸存之外,很难存活其他类型的生物。近期,美国宇航局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之下放置摄像机进行勘测,他们首次发现一种类似虾的生物在水中游动,并栖息在摄像机线缆上。此外,科学家发现0.3米长带有触须的水母物种。

在数百米的南极冰层下出现神秘生物

美国宇航局冰层研究科学家罗伯特-宾德斯彻德勒(Robert Bindschadler)说:“在勘测工作中,我们并未对发现新物种抱有太大希望,但在拍摄的一段两分钟视频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种生物!这是一种体长0.3米左右类似虾的生物,它并不是虾类,而是一种Lyssianasid片脚类动物,它们是虾的远亲物种。”目前,他将这一最新发现和视频录像发表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地质物理协会年度会议上。

这段视频很可能将改变生物学专家对苛刻环境中生物进化发展的认识,生物学专家将认真思考如果类似虾的生物可以在黑暗冰冻的南极200多米冰层下存活,那么其他一些恶劣环境是否也孕育着生命体?冰冻的木卫一表面之下是否也能存在生命?


英国南极勘测队微生物学家赛南-埃利斯-埃文斯(Cynan Ellis-Evans)称这项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他说:“这是首次发现冰川下环境中存活着奇特生物,这表明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没有阳光和营养物质,无法孕育生命体,但实际上这里仍存在着复杂的生命结构。”

埃文斯起初认为或许这些生物是从某远处海域游过来的,它们并不是在该海域长期生存。但美国加州摩斯海洋实验室生物学家斯塔西-基姆(Stacy Kim)对该观点进行了反驳,该勘测海域位于南极洲西部,距离开放海域至少19.4公里,宾德斯彻德勒在冰层上钻了一个10厘米直径的洞,并观测注入其中的海水,他们发现不可能会有鱼类从远距离游至这里。


目前,科学家仍置疑一个问题——冰层数百米之下的生物如何寻找食物来源,虽然一些细菌能够在海洋中以化学物质为食,但像复杂的片脚类动物却不能。基姆称,最新发现的生物是如何的存活的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Thursday, April 8, 2010

细菌会自己制造氧气


荷兰研究人员不久前发现一种可以自产氧气供自己呼吸的细菌。这一发现有助于对地球生命演化和寻找外星生命等方面的研究。

荷兰奈梅亨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指出,他们发现的这种细菌能在完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存,但同时其体内又具备需要氧气才能完成的新陈代谢机制。研究显示,这种细菌是靠一种特殊的脢将氮氧化物分解为氮气和氧气,然后利用氧气和甲烷反应产生的能量而生存。

以前专家只知道光合作用等有限的几种生物制造氧气的原理,但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有遗迹表明,在植物光合作用大量产生氧气之前,就存在一些呼吸氧气的微生物,这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论。


参与这次研究的科研人员卡塔琳娜?埃特威格说,这项发现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某些微生物可以自己制造氧气供自身呼吸。

此外,由于这种细菌以甲烷为‘食’,而火星等星球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甲烷,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其他天体上可能也有这种在无氧环境下只需氮氧化物和甲烷就能生存的物种。